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以地为本。一场秋雨刚刚滋润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地,在中国科学院阜新旱作节水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一片丰收景象愈发浓郁、愈发诱人。不久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阜新旱作节水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召开培训观摩会,为乡村振兴汇聚科技力量。
据了解,此次观摩的辽西丘陵区耕地地力与抗干旱能力协同提升关键技术,是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研究人员结合我市的气候环境、土壤质地、玉米吸肥规律等开展了秸秆覆盖和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相结合的技术研究,使春玉米种植密度提升至每亩5500株,平均产量提升了15%以上。同时,保证了质量的提升。
正在田间观测庄稼长势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刘泳圻说,秸秆覆盖如同给耕地盖了层“保温被”,降低地表水分蒸发,调节地温,改良土壤结构,提升黑土地肥力。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水肥精准直达作物根系,提高水肥利用率,还避免了地膜残留污染,契合绿色农业发展需求。通过秸秆覆盖与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起到了抗旱减灾和黑土地保护协同提升的作用。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一直致力于“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的实践创新。一系列良技良法的落地生根,为阜新农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新技术、新方法尝到了甜头,脸上的笑容也愈发灿烂。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海丰科技家庭农场场长马树海兴奋地说,以前种地,就是凭借经验,播种的时候多施肥,旱的时候多浇水。但是,这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增加了很多种地的花费。现在好了,在中科院和市农业农村局专家们的指导下,成本降低了,收入也提高了。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高庆新告诉记者,阜新属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生长季气温高,蒸发量大,需要通过降低土壤棵间蒸发和补充灌溉两个方面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秸秆覆盖和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这两项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使玉米平均产量提高15%以上,亩增加收入达200元以上。
科技就是最大的生产力。在科技的加持下,勤劳智慧的阜新人正等待丰美的秋天。
成人网站
copyright© 成人网站-网站成人色情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3448867 | 辽ICP备18016972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0000008